2025-09-25 19:40:33 | 人围观 | 评论:
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
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正在国外兴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主动知识的构建者,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以及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成了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强调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者进入情境,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尤其是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又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系统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的结构,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不等于它的作用能自然发挥出来。如果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相结合,运用新的教学设计,它的真正作用也就无法实现。目前,大量的多媒体课件都遵循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课件设计的目的在于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形象化演示,或是对某些特殊内容的模拟和虚构,它们依然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从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工具到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这是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更新,而不是教育理论与学习的基本转变。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不应只是多种媒体的集合,界面的设置和交互式要素的体现,更不应是教材内容的搬家或一种教学手段的更新,而应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应把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本文即是探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的几个问题。
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境创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与现实生活相相似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所需的经验,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情境创设与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构成了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它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第一内容,也是学生对课件首次介入时的感觉,因此,它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设计环节的展开,而且还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强烈关注,进而产生因为认知上的不满足和欠缺去进行主动的探索。
那么,这种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是什么呢?它应该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二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按照一定顺序的发展形成一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调整,因此,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通过互动交流来丰富他们的知识。
二、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去进行生动的和社会文化与自然情境的创设。这是因为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更在于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才更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更符合其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对每一种媒体的效果、情境展开的过程、细节的运用以及问题情境的出现都应富有新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情境创设要具有吸引力。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仅仅以科学性和教育性为目的,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同样,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也在于它能否提供新的信息。
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协调性,引导其他要素的展开,从而有利于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多媒体课件在结构上是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非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的协调,不同界面和模块的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的结构中总体的协调与完整。
以上本文探讨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设计情境创设的几个问题。作者认为情境创设应该是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感受、想像、创造的能力。那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也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多方面的创造力,包括对艺术的审美力,才有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有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情境创设本文中是提出了几个重点,也许只是冰山的一角,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课件仍在日益创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去进行更为多样化的创造。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