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风筝课件教案设计_风筝讲课教案

2025-11-09 14:01:55 | 人围观 | 评论:

风筝课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并进行探究性学习,《风筝》教案。
  2.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课前准备

  • 学生:
    •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 教师:
    •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过程中。
    •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后设计

  •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 准备相关资料和练习。
  • 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过渡)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作者以一个孩子为主角,回忆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围风筝的故事。虽然当时他们可能搞错了方向或行为,但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自责的情感。

(板书)

《风筝》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平凡的儿歌,更是一部反映儿童成长、情感真挚的作品。它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充满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过渡)

我将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主题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呢?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