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下雨了》小班美术活动教案_小班下雨了美术ppt课件

2025-10-12 16:11:07 | 人围观 | 评论:

以下是《下雨了》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的设计:


《下雨了》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各种不同的雨景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画纸、油画棒。
  2. 每个孩子带好雨靴和雨衣(提前观察过下雨的过程)。
  3. 提供简单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颜料、彩笔)。

三、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 活动内容:教师展示“雨”字的美术字,引导学生回答:“谁是‘雨’呢?”
  • 教学目的:通过直观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与重要性。

第二环节:欣赏感知

  1. 活动内容
  2. 对号入座:教师提出问题(如:“你的照片是……”,引导学生描述照片),鼓励学生回答。
  3. 观察雨景图片:展示不同角度的雨景图片,比如大雨、小雨、雷阵、太阳等,引导学生发现“雨”的特征。
  4. 教学目的
  5.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雨景”和人物形象。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7. 教学重点:通过视觉刺激帮助学生理解“雨”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三环节:引导探究

  1. 活动内容
  2. 评述作品:教师展示并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描述作品的特点。
  3. 说出自己想画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4. 教学目的
  5.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6.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环节:自主创作

  1. 活动内容
  2. 提供绘画材料(如颜料、油画棒)和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老师示范或自己创意发挥作品。
  3. 教学目的
  4.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并培养自信心。
  5.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独立创作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第五环节:拓展与评价

  1. 活动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创作过程,教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 通过学生展示评价(如“你是最棒的”)来肯定他们的表现,并引导讨论:“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

  1. 学生反馈:在活动过程中,许多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愿意参与创作。个别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2. 不足之处
  3. 一些孩子对“雨”的理解和绘画技巧还有待提升。
  4. 在互动环节中,有些孩子表现不够活跃,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

五、作业布置

  1. 家长们可以一起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场景,并鼓励他们创作一幅“下雨了”作品。作品可以在家里装饰或送给朋友展示。

预期效果

通过本活动,小班幼儿能初步了解各种“雨景”,掌握绘画技巧,并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他们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帮助!

《下雨了》小班美术教学设计(一)

一、背景分析

《下雨了》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在这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工具、方法来表现自然界的雨天景象,并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下雨情景的回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学习多种表现方法(如听觉、视觉、触觉),尝试用线、色和动作等不同方式来表现雨中的人和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朋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 难点:生动地表现下雨时的各种情景,以及在雨中的动态丰富和表演好。

四、教学过程安排

  1. 课题导入(初探雨声)
  2. 播放雷雨天的声音,引导学生回忆声音来源。
  3. 教师板书“下雨了”,引出新课。

  4. 揭示课题:下雨了(师板书下雨了学生跟老师用右手书空后齐读下雨了)

  5. 学生表演在雨中的情景,讨论带雨具的必要性。

  6. 初步感受雨中动物场景

  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小动物躲雨的情景。
  8. 导出自然现象:小动物如何躲避雨水?

  9. 进一步体验雨中动物动态

  10. 讨论:在雨中的动物会有什么动态?
  11. 学生上台表演雨中的情景。

  12. 走进大自然,感受动物躲雨的场景

  1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小动物的动态。
  14. 用一首儿童诗歌《下雨了》来总结雨中动物的逃脱方式:
    雨水在伞边滚,
    花落又成花。

  15. 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16. 教师展示书上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躲雨的故事。

  17. 分组讨论尝试表现:

  18. 请四人小组讨论:你们用什 么方法表现下雨了?
  19. 生: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画一幅《下雨了》的作品送 给云南干旱地区的小朋友,画面画上……
  20.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彩泥来表现下雨了。
  21.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剪贴来表现下雨了。
  22.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一首歌来表现下雨了。

  23. 学生作业:

  24. 学生自选喜欢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 —— 汪汪的伞 —— 闪电下的伞 —— 雨水滚在伞上

  25. 播放音乐雨滴,老师巡视指导展示行动有趣的作品。

  26. 展示评比:(展示学生作品,自评、互评、师点评)

    • 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
    • 教师总结优秀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场景和动态写进《下雨了》这个故事里。
  27. 课后小结: ——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以通过我双眼的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 只要小朋友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和尝试,就可以画出我们想画的一切,还有很多的好方法 你们可以回家试一试。

总结

这篇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合作,通过多感官的体验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自然景象。同时,鼓励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