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蝴蝶的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5-10-16 09:51:20 | 人围观 | 评论:

《难》作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字成词,词成句

  1. 朗读古文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默读以下句子:“难为蝴蝶。”
  2. “难”:困难、艰难;
  3. “为”:使、造成;
  4. “如”:就像、如同。

  5. 引出关键词
    提问:“这四个字,你都理解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难是困难的意思,“如”就是像这样。教师继续引导:“难为蝴蝶”出自《文心雕龙》,作者是苏轼。这句诗展现了作者的着急和为难自己的情景。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 第一段“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2.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描述:“找蝴蝶”时,作者感到非常害怕。
  3. 重点词语:“难为蝴蝶”、“雨暴风狂”。

  4. 第二段“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 学生可能会想到作者反复寻找的结果:再三思考后,作者还是为难自己和蝴蝶。
  6. 教师引导:“如果作者没有找到蝴蝶,那说明他真的为难自己。”

  7. 第三段“作者为什么为难自己?”

  8. “我”为难自己是因为害怕失去蝴蝶。“蝴蝶的家离得很远,所以我觉得永远也找不到了。”
  9. 重点词语:“家”,“远”。

三、读写结合:自主学习,实践体验

  1. 小组讨论
  2.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篇文中的句子或段落。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难为蝴蝶”用了哪些成语?有什么深层含义?

  4. 写诗创作

  5. 小组展示创作作品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小诗:描述作者为难自己的情景。

四、总结与延伸

  1. 全文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难》的作者用了这么多比喻和描写,主要是想让我们理解作者内心的困难与为难自己的情景。这种情感共鸣正是文言作品的魅力。”

  2. 延伸活动

  3. 寻找蝴蝶:可以组织同学到附近的公园或小区中寻找一只蝴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4. 写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难”的小文章。

五、板书设计

``` 难的作者: 1. 《文心雕龙》 2. “难为蝴蝶”、“家远而至” 3. 情感共鸣:“我为难自己”

**关键词:难,为难,家远,害怕,难以置信,无从寻找,终于为难与蝴蝶,永远也找不出。” ```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细节和情感,还能在互动中感受到作者的艰难与内心。希望这些教学设计能让他们在学习《难》的过程中收获深厚的情感共鸣!